复旦大学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开放注册)
搜索
查看: 15065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于最深的黑暗处,拷问灵魂的尖锐之作——评《南京大屠杀全纪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2-16 12:23:0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4-12-01 10:49:07     来源:凤凰网读书 作者:阿美

        初秋的南京分外的美丽。千代子用着不太熟练的中文告诉出租司机自己要去的地点,然后翻开了背包里的动漫书稿,想象着它们成书的样子。车子停了,却不是她要去的出版社,而是肃穆庄严的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千代子被所看到的内容震惊了。在日本,从学校到媒体,很少会有人告诉她这段历史的真相。

        作为二次大战的三大惨案之一的南京大屠杀在世界的知晓度远不及奥斯维辛集中营和广岛原爆纪念馆。其中的原因不仅有上述地区的国家公祭和全民祭奠有关,也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一直是地方性的纪念馆有关。日本右翼的篡改历史和对战犯的祭奠无疑让南京大屠杀这个伤口再次流血。

        为南京大屠杀首个国家公祭日(12月13日)而作的四十万字的《南京大屠杀全纪实》,近日由江苏省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以罕见的详实资料和忠实还原历史的勇气再现了那段历史时期的全貌。于最黑暗处,探讨人可能出现的最大的野蛮和罪恶。作者呼吁:这种罪恶是不分国籍、时期和人种,需要全人类的警醒。

        作者参阅了四千多万字的历史史料,对角度的再现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时刻:有大战前松井石根对蒋介石的“承认外蒙古独立”的游说和被后者断然拒绝的恼怒;有沪松战役的顽强抵抗和失败后的大面积溃败;有南京沦陷前的战事布防和谋求停战后的撤军令;有国际侨民对二十万难民的英勇救助和国民政府和军队的置士兵与百姓性命于不顾的逃跑;有日军残忍杀害的恐怖也有放弃抵抗的军民的软弱;有拉贝、魏特琳的人道主义的爱的怜悯,也有国人麻木自私的为虎作伥;有远东国际法庭上的控诉也有证据材料的缺失的遗憾,;有拉贝回国后揭露日本法西斯的被囚和晚年的凄惨,也有魏特琳目睹了太多罪恶心理崩溃后的自杀;有日本右翼分子的无耻否认,也有日本士兵的忏悔日记的摘录。

        最为可贵的是书中对史料尊重,全无禁忌的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史实。既有蒋介石在日本求学时曾住在松井石根家里两年的“情同手足”的情谊,以及后来在战场上兵戎相见的不共戴天。也有记录川军士兵为了“血战到底”,不惜将铁索扣在脚踝处,生死与阵地同在的悲壮惨烈;有日军在强奸妇女后,用棉絮塞入腹部点火焚烧的可怕兽行,也有妓女不畏死去保全学生的事迹。人性的光辉与黑暗,在战争这个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后有了极度的展现,让人睁不开眼睛。80年代记录下这些暴行的美国华裔作家张纯如女士在写完《南京大屠杀》后,在汽车内开枪自杀了。她被人性的黑暗吞噬了。

        读这样的一部书,是一种人性的挣扎与洗礼。你会颤栗于人性恶的无底和善的无边。在泪流满面的同时不禁要问,是什么导致了战争?如何避免战争?作者何建明写完本书之后,难抑悲愤,在博客上发表了《十问国人》:为什么中国多汉奸?我们的民族是否还有血性?中国人为何如此善于遗忘?为什么内耗总比抵御外力强?年轻人如何对待历史等疑问。

        这也是本书所带给读者的思考。
2#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12:25:14 | 只看该作者
延伸阅读

《南京大屠杀全纪实》全景式展示 用历史拷问国人
2014-11-28 16:42:29 来源:和讯网


随着12月13日的临近,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将正式开始。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近日出版《南京大屠杀全纪实》一书,为公祭日献礼,并准备在现场展出。

  据了解,何建明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近60万字的著作,以详尽的事实和一手资料以及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震撼着读者,以犀利的拷问促使今天的读者深刻反思南京大屠杀的历史。

  填补77年的空白

  “我的内心非常清晰:只要没有人写它、没有人把这一历史事件的真相写好,我就必须去写,”何建明表示:“中国现在暴露出的许多复杂问题,包括国民素质的低劣、与周边国家的紧张关系,其实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把真实的历史写下来或者写好。”

  提及《南京大屠杀全纪实》创作的始因,何建明称:“我是无意间被‘拉到’南京大屠杀事件上的。”今年年初,正在南京进行另一项采访工作的何建明,偶遇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一见面,朱成山极其急切地期待他写一写“南京大屠杀”。“没人写过?”何建明就根本不信这么个重要的题材我们中国人就没有写过。 “没有。即使有一些人写过,但都不全面。”朱馆长肯定地说。 “如此重大事件没人全面地写过,那是绝对不行的。”何建明立即更换了创作任务,全力进入《南京大屠杀全纪实》的采访、准备、写作中。

  被害者与施害者的视角并存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文学作品数量屈指可数,有徐志耕、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哈金的《南京安魂曲》,拉贝的《拉贝日记》,被问及与这些作品相比,《南京大屠杀全纪实》有何不同时,何建明回答记者说:“我更多关注它的全面性和客观性,还有对事件本身的分析性。所谓全面性,就不能站在“被害者”一个方面的视觉去看待和处理情节及内容,而我既写了“被害者”亲述史,更多的是从日军口中及“第三者”的眼里、嘴里说出的及经历的“南京大屠杀”。

  除了涉及大量详实史料,包括大量死难者亲友的控诉“呈文”,多篇日军当事人的“阵中日记”文稿,当年留在南京城内的外籍人士的报告,日本、国际社会上留存的一些新闻报道资料,何建明更是多角度地记录了此次历史事件,改变并突破了以往同类作品视角的单一性和局限性。

  国家公祭日来的太迟了

  2014年12月13日,被设立为首个国家公祭日,在铭记这段历史的道路上政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谈及此,何建明认为国民意识的培养还需要更多的政府支持。“国家公祭日来的太迟了,就像一群开始成长着的孩子一样,人家早已学会了十八般武艺,而我们才刚刚伸伸腿、打打拳而已。”

  国民意识、民族信仰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过程,是在潜移默化的社会教育与影响中完成的。正如何建明先生所说:“国民意识的培养是需要永远、永远地不停息与间断的。我们过去没有这种公祭的习惯,以后就不能再对惨痛历史犯遗忘症。对历史惨痛教训的遗忘和健忘,以及轻视和忽略,都是更大失败的开始。”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社会意义。作为为首个国家公祭日的献礼,《南京大屠杀全纪实》较一般的报告文学作品而言担负着更为艰巨的社会责任:铭记国耻,让历史的伤痛与教训一代代传承下去。这是何建明对自己作品的要求与信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开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127265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论坛 ( 渝ICP备17000839号-8 )

GMT+8, 2024-4-20 07:35 , Processed in 0.04690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