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开放注册)
搜索
楼主: redboy0909

<三国演义>人物全集-制作个好帖给大家看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4-10 13: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荀攸,字公达,豫州颍川颍阴县(今河南许昌)人,荀彧的从子。荀攸祖父昙,官至广陵太守。外戚何进总政时,征拜攸黄门侍郎。董卓乱起,荀攸与议郎郑泰、何颙等谋除董卓,事泄而被收系狱。董卓被诛后,获释归乡。后被曹操征为汝南太守,入为尚书。以功封陵树亭侯。建安十二年,转为中军师。魏国初建,为尚书令。建安十九年病逝,年五十八岁。魏正始年间,追谥敬侯。
2006822135846375.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4-10 13: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郭嘉,字奉孝, 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他“少有远量”,自20岁起便隐形匿迹,不与世俗之士交往,暗中交结英雄豪杰,谈论时势。这为他的谋士生涯奠定了基础。为了成就功业,他先在实力较强的袁绍军中出谋划策。后来他发现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遂受荀彧的推荐,归向曹操。曹操本对颍川贤达怀有特殊感情,他认定“汝、颍固多奇士”,所以对郭嘉也就格外器重。   郭嘉从十个方面分析了曹操的优势、袁绍的劣势,认为曹操有“十胜”:
   第一是“道胜”。袁绍作为世族军阀,礼仪繁多而杂乱,为其形式所羁;曹操“体任自然”,因时因事而制宜,“道”高一筹。
   第二是“义胜”。曹操“奉顺以率天下”,顺应历史潮流,合乎道义。
   第三是“治胜”。郭嘉以政治家的眼光分析历史和现实,认为汉末大乱是统治者“政失于宽”,而袁绍以宽济宽,所以无以御下;曹操“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宽猛相济的治理措施是切合时要的。
   第四是“度胜”。袁绍外表宽厚而内心多猜忌,任人唯亲戚子弟;曹操则“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在气度胸襟上胜过袁绍。
   第五是“谋胜”。袁绍临事无策,优柔寡断;曹操机警果敢,“应变无穷”。
   第六是“德胜”。袁绍沽名钓誉,喜受吹捧,“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曹操以诚待士;“不为虚美”,讲究实用,刑赏必诺,“与有功者无所吝”,那些忠正而有远见的并且务实的士人“皆愿为用”。
   第七是“仁胜”。袁绍怀妇人之仁,见人饥饿,恤念之情形之于表,而对于自己见不到的,则“虑所不及”。这不是政治家的胸怀。曹操对于眼前小事或有疏失,而对于天下大事则“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恩德施乎四海。
   第八是“明胜”。袁绍惑于谗言,而曹操则明辨是非,“御下以道,浸润不行”。
   第九是“文胜”。袁绍是非不分,曹操对于正确的“进之以礼”,不正确的则“正之以法”。
   第十是“武胜”。袁绍用兵“好为虚势,不知兵要”,曹操则用兵如神,士卒有所恃,敌人闻而畏。
   用现在的观点来看,郭嘉所指出的这十个方面,包括了政治措施、政策法令、组织路线及各人的思想修养、心胸气量、性格、文韬武略等多种因素,这都是关涉事业成败兴衰的关键。郭嘉为曹操总结这“十胜”,也可能是初来乍到之际对曹操的夸赞,也可能是对曹操的鼓励、要求,希望他能保有这“十胜”,完成统一天下之伟业,自己也便有出头之日。……任何推测都意义不大。无论如何,郭嘉能说出这“十胜”,说明他不仅仅是一个临事献策的谋士,而且还有成套的理论。无怪乎曹操听后赞不绝口,“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遂“表为司空军祭酒”。
   如同荀彧一样,郭嘉在重要关头也总是为曹操谋划。如:官渡战后袁绍病死,曹操乘胜进攻袁谭、袁尚,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南)“连战数克”。这时,有人主张加强攻势,彻底铲除袁军。郭嘉则主张缓兵以待其变。他认为谭、尚都深得袁绍宠爱,袁绍生前又无立嗣,兄弟二人之谋臣“必定斗其间”。如果我们 攻之急疾,他兄弟二人将合谋图外;相反,“缓之而后争必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果如其言,曹军一摆出攻刘表的姿势,袁氏便出现内讧。曹军回兵各个击破,遂平冀州。郭嘉也被封洧阳亭侯。
   建安十二年(207年),郭嘉随曹操平定乌桓。回兵途中郭嘉病重,不久去世,年三十八。谥贞侯。
   郭嘉跟随曹操11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君臣相得,亲密无间。郭嘉说曹操:“真吾主也。”曹操说郭嘉:“唯奉孝为能知孤意。”郭嘉病重,“太祖问疾者交错。”不幸而死,曹操“临其丧,甚哀”,并不无惋惜地对荀攸等人说:“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拟交郭嘉以治国安邦之任,可见曹操是多么赏识其才。郭嘉死后不久,曹操上表朝庭,全面肯定了郭嘉一生的功绩,称赞他“平定天下,谋功为高”,述追赠郭嘉封邑。
   郭嘉英年早逝,给曹操的统一大业以很大影响——至少是曹操认为这样。次年曹操赤壁失利,还深情叹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后人有诗赞叹郭嘉说: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
                       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
                       运谋如范蠡,决策似陈平,
                       可惜身先丧,中原梁栋倾。
2006822135852497.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4-10 13: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出身于东汉以来累世为二千石的豪强家庭,其父司马防官至京兆尹。司马懿早年为郡小吏,建安十三年被曹操辟为文学掾。建安二十二年,曹丕立为太子,司马懿任太子中庶子,与陈群、吴质、朱铄同列为曹丕的“四友”,是曹丕智囊团的主要人物。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代汉,司马懿任丞相府长史,又为督军御史中丞。黄初七年(226年)曹睿继位,司马懿以顾命大臣迁抚军大将军,统领禁军。又任骠骑大将军,都督荆豫二州军事,坐镇宛城,主持荆州对吴攻战。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睿崩,太子齐王曹芳继位,司马懿、曹爽辅政。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诛杀曹爽及其党羽,夷三族。次年司马懿病逝,其子司马师、司马昭辅政。公元265年,其孙司马炎以晋代魏,追尊司马懿为“宣帝”。

[ 本帖最后由 redboy0909 于 2008-4-10 13:44 编辑 ]
2006822135859289.jpg
2006822135859289.jpg
2006822135859289.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4-10 13: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聘
2006822135926802.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4-10 13: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曹洪,字子廉,曹操的堂弟,魏国名将。曹操起兵時与曹仁一起加入。弓马娴熟,武艺精通,成为曹军的中流砥柱。转战各地,表现活跃,曾救过曹操性命。曹丕即位后,历任魏国卫将军、骠骑将军。
2006822135937187.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4-10 13: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典,生于公元一七四年,死于公元二○九年,曹操大将。山阳巨野(今山东省巨野东北)人。喜欢读书学问,一生征战,不与其他将领争功,为人敦厚,军中将士称为长者。个人事迹:
   话说曹操要挥军攻打袁谭、袁尚,他派李典和程昱负责运送粮食。当时运输捷径是通过河水而走,曹操明知敌人会在上游载断水路,便对他们说:『倘若船不能通过,就下来走陆路吧。』不出曹操所料,袁氏官兵居然将河道改道,李典、程昱再不能将粮食运往前线支援曹操军队了。面对这困难的时候,李典想到一个办法。他跟负责该项任务的将领商量。『现在敌人只是居于有利位置才截了。他们的优势令他们松懈。只要对国家有益,我们不要被朝庭或上司的意思控制。』于是,李典他发动突袭,将敌人打败,河道得以畅通。可见其有勇有谋。
   关于李典的智谋,有一次曹操派李典和夏侯惇出兵对抗刘备。两军对持不下,一天早晨,刘备毀营寨撤退,夏侯惇要领兵追击,李典说:『贼兵无故撤退,恐怕有埋伏。南边道路狭窄,草木茂盛,不能去追。』夏侯惇不听,坚持去追,李典只好押阵留守。后来,夏侯惇果然陷入敌人埋伏,战斗失利,李典只好派兵去救,才将夏侯惇救出。﹝火烧博望坡﹞
   李典是一个有纪律性的人。话说一次张辽、乐进、李典等驻兵合肥,孙权率众围困合肥,张辽按照曹操的指示去对抗,但一向以来,张辽、乐进、李典平常不和睦,张辽怕他们不合作,互扯后脚。李典慨然地说:『这是国家大事,只看你的计谋如何,我们难道会因私事而忘公义吗?』说完,他们三人便齐心合力,将孙权打败了。﹝逍遥津一役﹞
2006822135944485.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4-10 13: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曹仁,曹操堂弟。善用兵,多谋略。曾跟随曹操攻陶谦、吕布、张绣,并多次立功。与周瑜、马超、关羽交战时,失误不多,是曹操手下能独当一面的大将军。官拜大将军、大司马、封陈侯。個人事跡
   有一次出征吳國周瑜時,曹仁的城堡被重重包圍。曹仁為了突破重圍,在部隊中選了三百名敢死隊衝剌突圍,由部下牛金率領。但可惜寡不敵眾,個個嚇得臉色大變,為了激勵士氣,曹仁披上戰衣,騎上戰馬,親自衝出救走牛金與及部下,守城的陳矯更讚曰:『先生你真是天人呀!』曹操知道曹仁能幹,便不斷提升他的官職。
2006822135950655.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4-10 13: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司马昭
    211~ 265 三国后期曹魏名将。字子上。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司马懿子。初为洛阳典农中郎将,后任散骑常侍。魏正始五年(244)随大将军曹爽攻蜀,兴势之战受挫之时,劝曹爽急退,并奋勇断后,使全军免遭覆没。正始十年(249),随父及兄司马师发动兵谏,使司马氏得以独专朝政。继升安西将军,屯关中节度诸军,转任安东将军后,镇许昌。三年,督淮北诸军事,率军与司马懿会于项(今河南沈丘),击平太尉王凌的反叛。次年统军攻吴,失利于东关(今安徽含山西南),被免除侯爵。正元二年(255),任卫将军,不久司马师病逝,进位大将军兼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并辅政。甘露二年(257),率军26万东征叛将诸葛诞,围攻寿春(今寿县),次年克城,基本肃清淮南反叛势力,巩固了国内统治,完成了代魏准备(见司马昭围攻寿春)。不久封晋公,进位相国。景元三年(262),根据吴蜀地理形势和蜀汉边疆无备的状况,定下先灭蜀汉再顺江灭吴的战略决策。次年遣将军邓艾、钟会等一举灭蜀(见魏灭蜀汉之战)。咸熙元年(264),挟魏帝西屯长安,遣中护军贾充领军镇汉中,威慑成都,平息了钟会叛乱,不久进爵晋王。次年八月病卒。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追尊司马昭为文皇帝。司马昭继父兄之业,较重视发展生产,稳定政局,统军用兵亦善筹谋,随情而变,终成代魏大业。
2006822135957789.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4-10 14: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时间和缺乏耐心的关系
以上只是部分三国演义中的任务简介和图片
如果大家感兴趣,欢迎顶帖
如果想要一些感兴趣的人物图片和简介
可顶帖说明,我将尽力满足
发表于 2008-4-10 20: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经典了,我都看傻了!
发表于 2008-4-10 22: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有默契了,我这几天也正好在重读三国演义。
相比之下,看书看三国演义如果算是横向阅读的话,这种按人物排列的方式就是一种纵向阅读,两种方式相互配合更能打到阅读的最佳效果。
书我才看到二十四回,多谢老头子啦
 楼主| 发表于 2008-4-11 07: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最近反复在读商战之类的书
经常拿一些东西和三国对比
所以,就经常翻一下三国
昨天突然觉得应该把三国的人物整理一下
没想到,一整理就整理了小半天啊
发表于 2008-4-11 09: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演义 书啊 电视剧 评书啊 都喜欢看和听,有一次我心血来潮还每天抄书。可是没坚持多久。
但是真的是四大名著最先接触的就是他。高中时候还和同桌的男生一起比赛记三国人物的字啊号啊 现在不记得很多了  黄盖  黄公覆吧忘记是不是个了
  


由于我的阅历还不很多所以很难达到前辈的境界。但是有种感觉,好久不来论坛。这次真的是感觉收获很多。
发表于 2008-4-11 09: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次看不完那么多 我看东西有个毛病。让我看武侠  一天我能看三本  但是在电脑上看 我就没耐心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但是这个我一定要看的。
不习惯用顶这个字。用用吧
发表于 2008-4-11 17: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天看三本书的速度是怎么看出来的啊,
我总觉得看书看得太慢,曾多次尝试提高阅读速度,都告失败,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开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127265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论坛 ( 渝ICP备17000839号-8 )

GMT+8, 2024-3-28 23:46 , Processed in 0.12731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